从「私烟」案到成功签保守行为:真实案例中的刑事程序与寻求另类处理手法
在刑事法律世界里,一时的疏忽有时会演变成严重的后果。这个真实案例不仅牵涉到「私烟」、协商与「签守行为」,还牵扯到一个看似遥远却至关重要的程序选项—「不提证据起诉(No evidence offered)」。透过专业法律的协助,当事人最终得以安然度过难关,免留案底。以下是她的故事。
案件始末:年轻会计师助理的「一念之差」
林小姐,26 岁,从小品学兼优,平时热心公益。毕业后顺利进入四大会计师楼,为了成为专业会计师,每天在繁忙的审计工作之余,也要应付各种考试。某天,她在街头看到「特价香烟」的广告纸条,于是为了孝敬吸烟的爷爷,一口气买了 10 条(共 240 支)「红双喜」香烟。孰料,好心却惹来「刑事」麻烦。
某次家中争执惹来警方到场调查,叔叔竟告知警察这批「私烟」是林小姐购入的。她坦承一切,最终被控涉嫌违反《应课税品条例》处理未完税香烟。一旦罪成,除罚款外,还可能面临监禁及留下刑事纪录。
专业协助:评估、协商和寻求「不提证据起诉」的可能性
林小姐意识到情况严重,惧怕案底影响她将来注册成为专业会计师,于是立即寻求我们的法律服务。在详尽了解案情后,我们根据《律政司检控守则》的原则,提出以下策略:
- 与检控方沟通案情
说明林小姐只是因「孝敬爷爷」而购买私烟,没有恶意走私、分销或贩卖的意图;加上她是初犯,并无任何前科或不良纪录。 - 尝试「不提证据起诉(No evidence offered)」
假如检控方同意不提交证据、撤销起诉,案件就能在法庭上结束,当事人便不用再面临判刑或案底的风险。虽然此程序并非适用所有案件,但若能证明「继续检控并不符合公众利益」,又或证据基础薄弱,确有可能获得接纳。 - 协商
若「不提证据起诉」未被接纳,则考虑与检控方进行协商,争取以较宽松的方式处理案情,例如「签守行为(Bind over order)」,让林小姐在遵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最终不会留下案底。
「签守行为」:给初犯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经过多次与检控方的沟通和书面陈情,律政司最终同意酌情处理此案。林小姐得以透过签署一份「签守行为(Bind over order)」协议,并在指定期限内不再违法或触犯条件,作为交换,控方不再继续举证或追究。简言之:
- 什么是「签守行为」?
这是一种法庭对轻微案件常用的处置方式。被告人若同意「签守」,承诺一个保证金额,在一定期间内保持行为良好和守法。若期间内再犯事,需要交出承诺的保证金,新干犯的事项会另外处理。但无论如何,得到「签守行为」的事件,不会为被告人留下刑事纪录。 - 「不提证据起诉」与「签守行为」的关系
有时候,检控方会同意在法庭同意当事人签守之后,「不提证据起诉」。对被告而言,这是避免刑事定罪与案底的重要途径;但前提是必须有充分理由,并非所有案件都可适用。
结果与启示:拯救林小姐的职业生涯
林小姐最后既没被判罚款或监禁,也没有案底,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要注册成为会计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多数公会都会要求申请者披露是否曾有刑事纪录。如果当时不能成功争取到「不提证据起诉」或「签守行为」,她很可能失去成为专业会计师的机会。
这段经历凸显出:
- 购买「私烟」的风险:来路不明、未完税的香烟属违法货品,一旦被查获,就会引发「刑事」风险。
- 及早寻求法律意见:在面临检控时,如何与律政司沟通以及协商,都是争取最佳结果的关键。
- 「签守行为」与「不提证据起诉」的重要性:这两项处理方式并非保证,但若案情轻微、被告人并无重大违法意图,的确有机会为初犯者留住前途。
结语:保护自己,莫让一时疏忽成一生阴影。
如同林小姐的案例,如果您或亲友正面临轻微或者一时错失的「刑事」指控,记得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我们的团队拥有丰富经验,能为您解释每个法律程序、评估协商的可能性以及争取「不提证据起诉」或「签守行为」的可行性。相信透过正确的法律策略,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您的权益,为您争取一个不受案底束缚的未来。
如有需要,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让专业陪您一同度过难关,守护您的前途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