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倫理與法律的交匯:莊業豐律師為醫院管理局向本港護士提供培訓
01/04/2025
在當今醫療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醫護人員不僅要具備臨床技能,更須理解患者權益及法律責任。本行莊業豐律師(Mr. Vincent Chong)近日應醫院管理局邀請,為護理人員提供一場題為《Ethical and Legal Aspects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Nursing》的專業培訓。
結合法律與社會工作的專業視角
莊律師具備社工與法律雙重背景,曾涉獵青少年犯罪、精神健康及男士支援服務等社會議題,其教學經驗橫跨香港浸會大學與多個專業團體,尤擅長把複雜法律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實務知識。
培訓亮點:護理實踐中的法律與倫理要點
是次培訓專為處理學習障礙患者的護士而設,內容涵蓋多項核心議題,包括:
1. 法律框架與患者權利
- 《殘疾歧視條例》下的平等待遇原則
- 基本法與《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中保障殘疾人士的平等權利
- 《殘疾人權利公約》對醫療服務的要求
2. 照顧精神無行為能力人士(MIP)的法律責任
- 監護令的申請與實務運作(根據《精神健康條例》第IVB部)
- 在緊急與非緊急情況下對MIP提供治療的法定依據
- 「持久授權書」(enduring power of attorney)與「產業受託監管令」(committee order)之分別
3. 同意與知情同意制度
- 如何判斷患者是否具備同意能力
- 有效同意的三大要素:能力、自願性、資訊充足
- 未取得同意的法律風險:民事侵權與刑事責任
4. 兒童虐待的強制舉報責任(2026年起實施)
- 觸發舉報的「嚴重傷害」標準
- 法律對舉報護士的保護機制
- 對未舉報的法律後果(罰款及監禁)
倫理思維與臨床實踐的橋樑
除了法律知識,莊律師亦強調倫理抉擇的重要性,鼓勵護理人員在面對涉及墮胎、使用約束衣、精神健康照顧等爭議情境時,從法律、醫療、倫理及患者角度多方考慮,以維護專業操守與病人權益。
病案分享:從法庭案例學習
課堂中穿插多宗本地相關案例,包括:
-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因未能安排手語傳譯員而自殺事件
- 無精神行為能力人士穿上約束衣引發同意爭議的死因庭審訊
- 教育局因歧視智障學生而敗訴的司法覆核案
這些案例不僅提升了護士的法律敏感度,也深化其對病人處境的同理心。
跨專業合作的重要里程
我們為莊律師能夠協助公營醫療體系提升對弱勢社群的服務質素而感到自豪。這次課程既是法律與醫療專業的跨界對話,也體現了本行持續關注社會責任與專業教育的承諾。
如需進一步了解醫療法律顧問服務或邀請本行舉辦相關培訓,歡迎聯絡莊業豐律師: 📧